如果将上市作为一个赛程的终点,那么截止目前,并没有一家中国茶企顺利跑至终点线,在闯关途中几乎是“全军覆没”。 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在雨雾缭绕的山间,绿油油的低矮茶树已经到了春日里丰收的季节,裹着头巾的茶农们小心而精准地采摘着树上的芽叶。 一切魔法的关键在于时间。如果是赶在清明前采摘,这样的鲜叶价格能达到300-500元/斤,而5斤鲜叶经烘干炒制等工序可以制作出一斤干茶,这时干茶的成本价可能就已经飙至2000元/斤,更遑论经过品牌、渠道、销售等环节后的最终售价,已是翻倍。 但是这样一个看似暴利的茶叶生意,反而没能成功走出一家上市公司。 最近,原叶茶行业龙头八马茶业上市事宜又有了新动态——9月28日,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八马茶业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而此时距离其递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比起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狂飙突进,原叶茶品牌显得低调且神秘了许多。这家曾在新三板上市的龙头茶企为何“折戟”创业板?当茶基因深深刻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何茶叶圈却冲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最近,原叶茶行业龙头八马茶业上市事宜又有了新动态——9月28日,创业板拟上市公司八马茶业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而此时距离其递交上市申请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比起新茶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狂飙突进,原叶茶品牌显得低调且神秘了许多。这家曾在新三板上市的龙头茶企为何“折戟”创业板?当茶基因深深刻入中国人的骨髓,为何茶叶圈却冲不出一家上市公司? 1 “茶叶第一股”为何难产? 八马茶业中止IPO,这也意味着“中国茶叶第一股”再生变数。 事实上,八马茶业此前曾多次冲击资本市场。 早在2013年,IDG资本、天图资本、同创伟业创投和天玑星投资等私募投资机构对八马茶业投资近1.5亿元,助力八马茶业冲击深交所中小板。但八马茶业营业收入不及预期,最终于2015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之后在2018年4月,八马茶业又终止挂牌,开始谋求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随着其上市申请在今年年初被受理,这家低调茶企的业绩和经营模式也开始浮出水面。 据其招股书披露,八马茶业计划募资6.83亿元用于八马茶业的营销网络建设、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八马茶业是一家全茶类全国连锁品牌企业,主要从事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标准输出及品牌零售业务,产品覆盖乌龙茶、黑茶、红茶、绿茶和白茶等全品类茶叶,以及茶具、茶食品等相关产品。 2 7万茶企仍难追立顿? 曾经,中国茶叶圈有个自嘲的笑话,“中国7万家茶企竟然比不上一家袋泡茶立顿”。 多年过去,中国“有酒无茶”的局面似乎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如果将上市作为一个赛程的终点,那么截止目前,并没有一家中国茶企顺利跑至终点线,在闯关途中几乎是“全军覆没”。 今年6月以前,包括八马茶业在内有三家以生产原叶茶为主的传统茶企同时冲刺A股,另外两家分别是中茶股份和澜沧古茶。而在八马茶业之前,原定于6月3日上会的澜沧古茶,在6月2日晚间向中国证监会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资本市场对中国茶企严重缺乏信心,无外乎是中国茶业长期以来偏向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所致。 首先是采茶难度高,机械化和工业化在这一环节并无太多用武之地。 “茶叶的等级不同,这一点需要人工来分辨。”某茶企内部人士浏阳(化名)告诉「创业最前线」,袋泡茶可以实现机械化,因为最后茶叶都会被切成碎末,无所谓芽头还是叶子。“而在国内基本采茶都是采芽头,只能依靠人工挑选和采摘。” 图 / 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其次,茶叶本质上属于农产品,在一定程度上生产种植仍然是“靠天吃饭”。 不仅是缺乏工业化生产体系,传统的东方思维也成为了茶业走向现代化的掣肘。 高端茶叶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对于资深老茶客来说,他们追求的一定是茶叶的产区。” 但是核心产区的问题在于产量太低,成本过高。“一旦大企业进入某个核心产区,往往会导致整个产区茶叶价格的暴涨。” 这也导致中国茶叶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品类而无品牌,“老茶客是不买品牌茶的。”一位资深茶客对「浙商科创」表示。 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集中度低也导致了茶叶销售渠道的混乱。 对比分外明显的是,新茶饮赛道的疯狂融资让原叶茶显得格外落寞。不仅如此,以喜茶、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茶饮品牌也早已开始推出现制和包装类型的原叶茶和即饮茶。 比起茶碱,新茶饮里的高糖分更容易令人上瘾——在资本市场,新茶饮的故事也似乎比原叶茶要有趣多了。新茶饮在生产模式、消费客群、营销包装、运营方式等方面,都和原叶茶有极大不同,这两者在本质上做的不是同样的生意。 不过,传统茶企们还有这样一种“自信”——今天沉迷于糖分饮料的年轻人们,终将有一天会在保温杯里放入茶叶。但这是否属于茶企的盲目自信,仍待时间进一步检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