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总网
品牌总网 门户 同城资讯 查看内容

去老教堂听音乐去观海园望金门 鼓浪屿申遗顾问推荐"音乐之旅"和"私享线路" ... ...

2017-7-28 10:50| 发布者: ptadmin| 查看: 586| 评论: 0

摘要: 鼓浪屿多元文化交融荟萃,此次“在地人带你找寻人文鼓浪屿”线路征集活动,能够让更多人发现鼓浪屿的内在美。 ——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做好鼓浪屿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历史文脉的传承,昨日起,鼓浪屿管委会、厦门日报社和中国农业银行联手,发起“在地人带你找寻人文鼓浪屿”线路征集活动,面向所有新老鼓浪屿人征集岛上“人文之旅”线路。征集活动一经见报,立即引起读者和网友强烈关注。许多新老鼓浪屿人、曾经造访过鼓浪屿的来客,甚至是远在海外的热爱这座岛屿的人们,纷纷通过微信或电话,向本报推荐线路。

  亲爱的读者和网友,我们的征集活动还在继续。欢迎您告诉我们,您心中最原汁原味的鼓浪屿是什么样子。您可以将具体线路发送给“厦门日报”或“鼓浪屿”微信公众号,或拨打本报热线968820投稿。征集截止后,主办单位将组织专家,就征集到的线路进行评选,并对入选者予以一定奖励。

  线路1 音乐线路 进教堂听音乐去博物馆听琴声

  在曾经担任过原厦门市文化局局长、旅游局副局长的人文学者、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眼里,什么是鼓浪屿最重要的文化载体?昨日,他用一条线路给出了答案——音乐。

  “如果说‘海上花园’是鼓浪屿自然景观的呈现,‘音乐之岛’就是鼓浪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景观。”得知鼓浪屿管委会、厦门日报社和中国农业银行联手发起“在地人带你找寻人文鼓浪屿”线路征集活动,昨天彭一万老师率先推荐了一条“音乐之旅”的线路。

  彭老1937年出生在鼓浪屿,居住在升旗山下,在鼓浪屿读过小学。在他的讲述中,这条线路不仅承载着他美好的童年记忆,更浸透着鼓浪屿深厚的人文内涵。

  教堂外的张望 成就老鼓浪屿人对音乐的情缘

  安静、幽雅、浪漫的鼓浪屿,仿佛天生就与音乐相契。上世纪初,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传教士在岛上建立教堂、开设唱诗班,音乐在这座没有车马喧嚣的小岛上蔚然成风。鼓浪屿人喜欢音乐,以音乐陶冶情操,渐渐形成岛上长盛不衰的音乐传统。“音乐之岛”、“钢琴之岛”,都是世人对她的美誉。

  彭一万认为,鼓浪屿的音乐土壤离不开宗教音乐的传播,这也体现着鼓浪屿多元文化交融并进的独特价值。他犹记得,儿时经常和小伙伴们跑去三一堂、协和礼拜堂和天主教堂,趴在窗台上看唱诗班唱歌。“特别的是,他们是用闽南话唱圣诗。”彭老说,那时,三一堂的唱诗班设有歌颂团、青年诗班、少年诗班和儿童诗班,唱诗水平很高。

  孩子们一次次好奇的张望成就了日后对音乐割舍不去的情缘,那些优美的旋律,空灵的嗓音再也挥之不去——彭一万的经历,是许多老鼓浪屿人的缩影。所以,他推荐的“音乐之旅”线路里,有了这三座教堂。“到鼓浪屿寻访的人们,可以在周末的时候来欣赏音乐,不仅是一次游览,更是一种体验。”彭老说。

  透过名琴古琴 读懂鼓浪屿人对音乐的热爱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鼓浪屿肥沃的音乐土壤,孕育出一代代杰出的音乐家,前有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许斐平、许兴艾等,如今还有旅美钢琴家林芃、旅美小提琴家蒋乐乐等。还有一位从鼓浪屿走出去的“钢琴人”,将毕生所得倾囊相赠,那就是胡友义先生。胡友义先生创办的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也是彭一万老师推荐的音乐线路中,两处必经之地。

  “世间不会再有第二位胡友义先生,世间也不会再有像鼓浪屿这样,一座同时拥有如此高品质的‘双琴’博物馆的小岛。”彭老感慨地说,1936年出生在鼓浪屿的胡友义先生,对名古钢琴、管风琴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又极具奉献精神;游览钢琴博物馆和风琴博物馆,不仅能看到上百部名琴古琴立体的展现,更能感受到鼓浪屿人对琴、对音乐的那份执着和热爱。

  此外,彭一万还推荐了鼓浪屿音乐厅作为“音乐之旅”的景观之一。他介绍说,鼓浪屿音乐厅所在地原为“番仔墓”,附近就叫“番仔墓口”,过去,住在鼓浪屿上的外国人去世后,有一部分葬在这里,形成有相当规模的墓园。小时候,他常常和小伙伴从升旗山下穿过福建路,来这里游玩,那些神秘的墓碑雕塑对他们有着奇特的吸引力。1987年,“番仔墓”旧址上兴建起鼓浪屿音乐厅。“如今,音乐厅时常举行音乐会,还有不少是鼓浪屿原住民自发开办的家庭音乐会,很有鼓浪屿特色。”彭老说。

  线路2 私享线路 海岛风情与人文底蕴交融

  每一个老鼓浪屿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秘密花园”。这是属于他们的“独家”风景,鲜为外人所知,却别有一番韵味。

  在彭一万看来,鼓浪屿的海岛风情与人文底蕴相互交融,而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这一点的,就是一条他儿时常走的环岛线路。昨天,彭老也向本报推荐了他的这条“私享线路”。

  从三丘田码头上岸向左走,沿着海岸,可以饱览鹭江风光;对岸的鹭江道高楼林立,展现着厦门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不知不觉就到了皓月园沙滩,也被老鼓浪屿人称作“覆顶沙滩”,彭老脱口而出:“厦鼓横渡!”在他的记忆里,不仅有市里组织的横渡活动,小时候,为了省下渡船费用,他和小伙伴们甚至不时把衣服裤子打个包袱,顶在头上,游泳出岛,在水仙宫(今海滨大厦前)上岸。

  经过了皓月园和鹿耳礁,来到了观海园旁的沙滩,老鼓浪屿人称这里叫“田尾”。“观海园里有毓德女中老建筑,很多老鼓浪屿人对这里很有感情。”彭老说,朝里看,观海园云集了万国建筑风格,面朝大海,还可遥望金门群岛,每个角度都是远观拍照的好地方。

  往前走,菽庄花园的“藏海”映入眼帘,而彭老要推荐的则是旁边的港仔后沙滩。“这里是鼓浪屿最好的游泳区。”彭老说,鼓浪屿人几乎都会游泳,他们的夏天就在这里度过。继续向前就到了鼓声洞和鼓浪石。“鼓浪屿得名于此,自然是不能错过的景致。”彭老介绍。沿海漫步,下一站是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的沙滩,海对面海沧嵩屿码头忙碌的盛景令人不自觉驻足凝视。而工艺美术学院,可有不少作品可以参观。

  绕过燕尾山,迎接人们的还有救世医院旧址,如今的故宫博物院鼓浪屿外国文物馆,这是鼓浪屿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典范。另外,正在修缮中的美国领事馆旧址,也被彭老誉为领事馆中的精品,可以作为背景拍照留念。

  “或许,这样的环岛线路,可以成为鼓浪屿坚持保护文化遗产、适当开发旅游的合理的新尝试。”彭老说。

  【声音】

  鼓浪屿多元文化交融荟萃,此次“在地人带你找寻人文鼓浪屿”线路征集活动,能够让更多人发现鼓浪屿的内在美。

  ——鼓浪屿申遗顾问彭一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