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的击溃有时只需要一件小事。近日,网络视频曝光福建莆田商户将假货伪装成海淘正品出售,让网友愤怒不已。在这一造假链条中,部分快递从业者为虎作伥,尤为引人关注。令人震惊的是,从生产到销售,部分海淘造假已经成为产业一条龙。海淘造假何以如此猖獗?长此以往会给市场和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危害?未来,我们应该如何整肃市场秩序,重建消费者的信心? 法国的香水、美国的皮包、英国的风衣……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可以享用这些来自海外的高级商品甚至奢侈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随时出国“买买买”,于是庞大的需求创造了庞大的市场,“海淘客”应运而生。 不管你住在中国的哪座城市,只要在互联网上下单,就可以足不出户买到远在大洋彼岸的心仪的商品,“海淘”业的发展满足了越来越多人淘洋货的需求。然而,网上下单买到的真的就是从大洋彼岸寄出的货品吗?商品真的可以保证质量过关,品牌是正品吗? 贴着洋货标签的仿品 最近,一段快递公司与造假商家串通,为仿冒鞋编造物流路径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福建莆田的一些鞋厂生产仿冒耐克、阿迪达斯和新百伦运动鞋后,由快递公司“代收点”提供异地上线服务,并搭设虚假海外物流查询网站,帮助厂商虚构海外发货信息,掩盖真实发货地点。比如,原本从莆田发出的假鞋,在物流路径上显示的则是从美国或者中国香港发货,使假货摇身一变成为境外代购正品。 无独有偶,2016年11月,大连机场海关人员在对一出境航班进行监管时,通过X光机图像发现一名旅客的行李箱存在异常。经开箱查验,发现标有某外国知名品牌标识的口红755支、彩妆套盒13盒。在例行询问中,该旅客声称这批化妆品购自某国内网站,但海关人员从其发票信息中发现发票价格仅为真品的20%。大连海关随即联系了相关品牌的知识产权权利人。通过鉴定,认定这批化妆品全部都是假货。据了解,代购者通过这种方式先把商品带出境,然后再用代购直邮的方式卖回到国内,以此来冒充是在日本购买的,其实就是在日本走过一圈的假货。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贴着洋货标签的本土仿品。 中国俗话常说“眼见为实”,然而这些海淘仿品却打破了人们对这一常识的认知。据了解,一些代购者为了获取买家的信任,会同步直播自己在国外采购的过程。不过,据相关部门调查,目前存在大量所谓的“直播视频”代理,他们为部分微商提供在国外采购的直播或视频。 而我们用以判断正品的专柜购物票据,也是可以伪造的。假票据可以通过网络以10元至40元的低价购得,大量购买还有更高的优惠。据了解,去年5月,浙江省诸暨市一纸制品厂被查,查获的假冒包装及单据共涉及17个国际知名奢侈品牌,各类奢侈品包装盒近万个、包装袋26万多只,奢侈品专柜发票、银联刷屏POS机单据、专柜收银条各1000多张。 触目惊心的造假产业链 从地下工厂生产、电商平台销售,再到“黄牛”充当中介揽收发运,已经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灰色产业链。这里所说的“黄牛”,主要是指负责把假货汇总后运输出去的当地“代收点”。视频中消费者查询物流路径信息的网站,就有它们自建或者与假货的生产商和销售商联手共建的。它们有的本身就是长期从事跨境贸易的电商,所以在它们手里既有真货,也有假货,物流单号和物流路径在真假货之间的转换也可以由它们掌控。 在这条灰色产业链中,一些快递公司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为打消海淘者的疑虑,协助造假的快递从业者甚至凭空造出海外货物物流查询网站,支持消费者随时查看其实并不存在的“实时海外物流信息”,整个造假流程可谓是一气呵成。 “网络虚拟交易中,买卖双方不能直接见面,往往通过交易信息来评判对方的信用。”沈阳城市学院互联网应用学院院长李刚说,此前,网店的信用评级系统受到信息“黑市”、网上“刷单”等干扰,让消费者无法评判。“快递业伪造发货地址和‘异地上线’服务的出现,无异于将信息造假从线上拓展到了线下,对消费者权益造成新的损害。” 统计显示,2016年我国的快递业务突破300亿件大关。其中,电商包裹的占比达到70%以上。此次海淘造假丑闻中,快递虚构信息让假货畅通无阻。在莆田部分电商城的快递发货区以及市场周边的沿街店铺,随处都能看见这样的异地上线业务。通过快递信息的造假,使造假者也搭上了经营“顺风车”。 诚信是最好的通行证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有两句名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以此来描绘中国当下海淘造假现象,相当精辟。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从上游到下游串通一气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不仅是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极大破坏,更会影响整个海淘行业的健康发展。建立消费者对自己产品和品牌的信心需要一个漫长的周期,但是要摧毁它只需要一个瞬间。 跨境电商近两年发展迅速,对监管和检测都是新的考验,普通消费者仅凭个人直觉难以判断真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跨境电商行业从业者表示,许多国外品牌选择中国的代工厂进行加工、生产,这些产品可能本来用于供给海外渠道,销往海外后再通过跨境电商被国内消费者购买,这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流通方式。但也有另外的可能性,一些产品因为质量低劣或品牌商需求变更等原因,不能出口到国际市场,商家为减少损失遂将货物在国内销售,并通过掌握的渠道资源,拿到从海外发货的物流订单,给内销商品贴上来自海外的订单信息,消费者很难辨识出商品的真实来源,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然而这个“出口转内销”的行为从一开始动机就错了。不想着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反而想着如何欺骗和算计消费者,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最终算计掉的,是自己的品牌和信誉,是未来的发展前程。 造假的最终结果是诚信之失,而诚信是市场最好的通行证。 现在,中国政府已经在行动了。2016年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就明确提出,禁止实施刷单、删差评等发布不实信用评价信息的行为,违者最高可罚款50万元。 不过,对于一直致力于规范市场秩序的中国而言,这只是个开始。只有国家、企业和社会三者合力,树立正确的盈利观,把诚信放在首位,中国的商品才能真正不需要以这种“假冒”的方式被国人接受和认可,代表高品质的中国品牌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