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在自贸区的建设中,充分发挥门户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扩大和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拓展企业海外发展的新空间。必须通过开放,以改革创新促进我们城市的发展,积极与国际接轨,成为全球资本、高端产业、人才聚集的新高地。”4月5日,西安市政府就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区域筹备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西安市副市长李元,市商务局、高新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等主要领导出席发布会答记者问。 使西安由“跟跑”开放成为新的开放前沿 发布会上,据西安市副市长李元介绍,自2016年8月31日获批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西安市牢固树立“西安担当”意识,解放思想、攻坚克难、先行先试,努力打造具有“一带一路”特色的内陆开放型自贸试验区。西安市自贸筹备办先后召开30多次专题会议,制定7批次136项任务,逐项跟进落实自贸试验区重点改革、机构设立等工作;33个市级部门和4个功能区对标任务,密切协作、狠抓落实,全市上下形成了多方协同、有序推进的工作机制。 李元在发布会上说:“西安市以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为目标,力争通过3-5年努力,把陕西自贸区西安区域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大开发的辐射聚合区,融入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合作引领区,探索内陆与欧亚大陆经贸合作的开放先行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制造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示范区,吸引全球资本参与内陆开放的金融集聚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对接国际贸易规则的压力测试区,构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综合改革区,以自贸区建设倒逼改革,使西安由‘跟跑’开放成为新的开放前沿。” 以自贸区建设倒逼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 “要先行先试,以自贸区建设倒逼各项改革创新和政府职能转变。”李元说,按照“能放尽放”原则,争取首批217项省级事权、103项市级事权,共计320项事权下放到各功能区, 共形成五大类20条创新举措,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第一类举措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制度创新:以商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在自贸区综合服务大厅实现了“一口受理,十九项事项联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出“集群注册”新模式,为企业提供集群注册服务;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前审批转变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在高新区、国际港务区试点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二类深化投资领域改革。西安积极探索新型贸易发展方式,创新通关监管模式:实行机场货站前移,缩短企业通关时间;采取“舱单归并”和“大包过机”通关模式,有效提高通关效率;推行陆空联运新模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积极探索设立海外仓,降低企业物流成本;鼓励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面对全球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 第三类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措施。重点培育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小额贷款、金融资产交易所等新金融产业。 第四类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以粮食、肉类等各类口岸作为功能平台,实施陆空联运,建立国际物流大通道,支持企业“走出去”,推动合作园区建设。设立陕西自贸试验区仲裁院,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保障。 第五类创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文化聚集地和引领地。 西安特色的改革试点新模式已初步形成 “国际港务区已在德国法兰克福、帕西姆等国际机场设立了海外仓,为跨境电商海外快速集结分拨夯实了基础;以爱菊集团为主体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中哈爱菊农产品加工园区”。同时,在人文交流方面,制定《西安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文交流工作方案》,发起成立“丝绸之路博物馆友好联盟”;打造西安通航城市旅游营销合作暨“一带一路”国际航线发展常态化机制;申报在国际港务区建立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西安作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和陕西自贸区核心区,大胆探索,主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初步形成了具有西安特色的改革试点新模式。”李元介绍说,西安将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为起点,按照中省要求,对照试点任务,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着力打造自贸区建设的西安样本。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