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叫高维,传统企业叫低维?我最近看一篇文章说,很多传统行业的人特别讨厌共享单车,破坏传统产业太多。这没办法,就是高维物种进来,低维物种很难存活。 互联网行业高维高在哪里? 有一个投资人讲了一个分析,挺有意思的,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其实互联网行业搭建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土壤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公司特别会用别人的资源来做自己事情。传统企业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靠什么?靠自己赚钱,之后再去投入拓展渠道,拓展新品,今年赚的钱少就少投一点,滚雪球慢慢发展模式。 互联网行业第一个特点:是你会不会用别人的钱? 简称烧钱,互联网行业有一个最大的能力就是PPT讲故事能力,这个能力传统企业不屑,背后逻辑是互联网公司用PPT,用故事就把很多热钱拿进来了。因为互联网公司有这个能力,全球热钱的60%都流向了互联网公司,而资金是企业非常关键的生产要素。 第二热点:你会不会用别人的时间帮助你做事情? 如果你搭建一种机制、土壤,最好你不花钱就能把事情做了。大家知道滴滴怎么赚钱吗?滴滴用谁的资金?在组织关系中,传统企业大量用的叫做雇佣关系。我跟你签完劳动合同,你要做第二职业的时候,我就有权给你开掉,我跟你签完合同,你所有的精力时间都归我所有了,叫人才唯我所有模式。 互联网用的叫什么模式,大家知道吗?人才唯我所用。你这段时间帮我干活,我就买这段时间,其它时间你干别的,我也不管你。司机并不是像我们说的员工一样,司机跟滴滴是一个合作关系,大家分成、分佣金的方式。 滴滴更可怕的是不光用司机的时间,还用到了一个群体的时间,就是乘客的时间。用乘客时间干什么呢?其实是让乘客做了员工或者组织内部该做的事情就是”评价”。在没有优步、滴滴这种模式之前,对司机的评价这套系统是属于传统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由内部员工承接的系统。 比如说政府、城管打击黑车完全是靠体系内部人的资源时间来解决的。你会发现这些问题还是解决不了,优步、滴滴的模式用每个乘客大概三秒钟的时间给司机打分。上千万的用户,每个人掏三秒钟,这就等于多少员工?这些员工在组织中都是花钱买的,但是互联网公司居然不花钱就把事情做了。 乘客都不想管滴滴要这三秒钟的钱,为什么呢? 第一,花的时间太短; 第二,给司机打分有一种尊崇感。 大家如果研究游戏就会发现,游戏最关键的玩法就是尊崇感,让用户有一种当王的感觉。反过来我们看,这三秒钟的打分,决定滴滴内部绝大多数的游戏规则,司机根据打分决定了排名、等级、奖金的返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管理指标。居然在这种模式下,用其他人的时间免费做。 这个例子,大家好好思考一下: 你在组织中能不能把公司内部的,还靠花钱请人做的一些事情,巧妙地让用户、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要么是劳务合作模式,要么是免费模式。如果你这么做,其实就是互联网玩法出来了。 罗胖今年核心谈的一个词叫用户时间,其实就是一箭双雕,几件事情一块做了。 上次我接触一个顾问,他给我介绍:亚马逊,英国的一家服务公司在推一种模式,VIP用户免费送冰箱,放到家里。乐视现在推智能硬件免费、电视免费、手机免费,核心背后都是这种逻辑。 一旦这个冰箱进到用户家里之后,它其实就变成了一个什么?变成了离用户最近的端口,流量的入口。冰箱里头就会有传感器,每天给用户发报告,你的鸡蛋还有几个,牛奶几天到期了?用户就下单,给送货。当用户和冰箱产生连接的时候,其实用户就不再和小卖店连接,不再和商场连接,最后那些东西跟用户越来越远。 最后一个,你会不会用别人智慧来创造价值和财富。 有一次我跟淘宝大学的负责人交流,他说阿里很多创新都是阿里的卖家想出来的,根本不是员工想出来的。我说他们凭什么把他们的想法跟你说了?他说我采用了一种机制,叫“以物易物”。每一年他要做个评选,评选是谁的店铺最有创新,就颁发一个淘宝导师的勋章分到店铺里,增加你的可信度。 勋章越多,这个店铺等级越高,这样用户越相信他,这是一个刚需。把店铺最创意的做法,有图有真相的PPT交过来。每年发起一个这样的活动,将近一千万卖家参加,每年都要搜集几万PPT评审,那些智慧能不能变成所有公司的规则? 那天我跟阿里的人聊,阿里每年都在更新淘宝和天猫的规则,现在已经将近上千条规则了,细到好多纬度。它的智慧就是用游戏规则,我设计一个规则,你把智慧给到我,我给你想要的东西,这个智慧变成整个游戏规则的一个套路。 这就是我想跟大家特别谈到的。如果你在做互联网业务,能够用这样一种模式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使用互联网的方法推动组织发生改变。 互联网模式,老板是干什么的?是创造一种环境,打造一种氛围,让这些人参与到公司里来,推动公司改变。小米的成功很重要一点是把粉丝拉进来,推动很多改变。 在我的研究中,发现传统企业里这三个角色,老板、员工、用户,三者之间其实不是一个平行关系,而是一个垂直链条的关系。老板有想法跟员工去说,员工去执行,做出来交付给用户,非常顺畅,速度非常快,这条通道是最顺畅的一条通道,从考核、晋升,包括所有的组织运行都是围绕这个通道来做。 但是这个通道往回返的时候特别困难,用户对产品有些意见想法,想找老板去交流,没有空间,也没有渠道和时间,只能跟员工去说。你的员工面对用户的时候是怎么回应的?一般都会很有礼貌的说你这问题问的太好了,或者你的意见太好了,但是超出我的权限,我跟领导反映一下,一周之后给你答复,说的非常严丝合缝,但是仔细一听,这事没解决。 在传统的考核体系都是领导对他考核,他一旦说出问题,领导就会一皱眉,要你何用?员工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用户的声音就被压制住了,最后用户声音就进不来。这是我想跟大家谈到的。 大家在原来的模式中都很成功,做到互联网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感受,发现推动起来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顺畅,有可能不是说你不拼命,而是你那套玩法出问题了。这种模式我把它叫做老板很轻松,员工面对真相不敢说,用户是属于被忽悠的一方。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