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犹如二次创业 要分析数字化带来的改变,首先要了解数字经济的特征。 和传统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例如土地、资金、人才)不同,数字资产、数字资源、数字元素是可复用的,例如不同用户可同时使用像微信这样的数字化工具。用户越多,数据聚合越能产生更好的共赢效果,带来更大的增值空间和网络效应。如此一来,就容易出现“大者恒大”的现象,就是首先吃螃蟹的人会越做越大,算法提炼越准确,后来者都希望借助其帮助。但是跨产业的知识与经验的壁垒巨大,因此数字经济时代,更强调价值环节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前工业时代强调竞争,未来这种心态要转变。如果不能与生态伙伴进行良好合作,发展出共赢机制,企业发展将会受限。 数字化可以带来诸多改变。例如,以前我们认为进行大规模生产和满足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现在则可以思考,数字化是否能让这两者同时实现。再如,传统的教学课堂非常中心化,一个班级只能容纳固定的人数。现在借助在线直播的数字化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对听众人数的限制,未来还可以根据不同听众的需求,对课堂内容、课堂形式和讲课速度等进行千人千面的灵活设置。同样地,在影视行业,未来拍摄电视剧,或许也可以考虑设置几种不同的结局,让消费者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性地观看。 数字化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以历史悠久的物流行业为例,过去十多年来,消费者在线购物的频次增加,带动了电子商务物流的快速成长。现在物流全链路的很多环节都进行了数字化提升。仓库和分拨中心已由原来的人工操作变为自动化机器操作,效率和准确率得以大幅提高。消费者可以通过快递服务应用软件看到发货信息、实时物流状况、配送员信息及配送进度等,提高确定感。AI大数据运算可以及时发现物流中出现的障碍,从而进行实时调拨,保证物品送达的时效性。数字化升级使得物流行业更加蓬勃发展,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而且还促进了更多的就业。 数字化转型是向智能化时代迈进的重要一步。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要有一个过程,在起步阶段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但随着所处理的数据和场景增多,人工智能会越来越成熟。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消费者拥有多样化的需求,为智能时代的算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其他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工智能可以实现较好的算法迭代。 数字化转型犹如二次创业。转型带给企业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重要的是,企业能借转型之机,重新审视消费者的需求,并以此为中心进行业务创新,进而推动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创新。数字化转型犹如探索一片宇宙新大陆,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需要整个团队设定一个路线图,凝聚一颗心,齐心合力打一场仗。 数字赋能: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一个产品要经过研发、制造,再经过供应链物流到达渠道门店,最后经过营销到达消费者手中。过去十几年,对数字化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渠道和营销方面,我们称之为“消费互联网”。未来十年,制造业内可能会出现更多“柔性快反”的生产模式,这个过程要求从研发、制造到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数字化。为了和消费互联网做区分,我们称之为“产业互联网”。 相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平台更强调赋能、利他、平等和共赢。消费互联网最主要的客户是C端,即消费者,他们追求物美价廉。因此过去消费互联网平台比较重视流量运营和用户运营。产业互联网是指全链路的数字化,主要面对B端客户,即企业。企业购买半成品进行加工后再出售,会特别注重产品的质量。 过去一年,品牌零售数字化服务商-品商总汇在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上进行了升级转型,坚定以 SaaS+PaaS双引擎服务模式为品牌企业提供更加“共建、赋能和开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不以任何方式绑架客户的选择。 数字化服务新样板:2022品商总汇针对企业业务能力赋能的 “oneIP和oneID(内容IP和成交帐号)”切入口 “得数字化者得天下”,数字化程度,透露着一个企业真正的底色。 无论各大平台怎么说怎么做,对于企业而言,未来要聚焦三件事是:全渠道、oneIP和oneID(内容IP和成交帐号),品商总汇的探索创新也基本围绕这三大点展开。 在制造业数字化方面,中欧校友贺东东创办的树根互联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帮助三一重工进行了厂房升级,把它变成了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具体来讲,树根互联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使生产设备联网,实现了生产过程大规模统一管理,大大提高了生产数据的采集效率,大幅缩短了制造周期。在采集数据的基础上,产生数据模型,然后在相关技术的帮助下构建出最优化的制造流程。树根互联后来将其经验进行总结升华,试图推广到其他行业。但因为每个行业都有独特的专业知识和固定的流程模式,这个推广的过程存在一些挑战,需要领导团队找出市场需求与产品能力的匹配,通过异质性的行业解决方案及通用性的产品模块之间的试验、提炼、规模化应用进行有机循环迭代。 数字化转型需要对技术进行大规模投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能力搭建庞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未来我们需要创建出一个数智赋能平台,一个类似于树根互联的行业基础设施或者一个可以被共享的底座。这个平台首先要有业务维持自身持久发展,同时要有发展能力以帮助更多跨行业的伙伴。有了这个平台,单个企业就不用在数字工具应用、大数据存储、算法算力上再做巨额投资,中国庞大的工业企业也才能实现快速升级。这个过程挑战很大,但一旦做成,贡献也会很大。 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过程犹如十年以上的万里长征,需要一步步走。企业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困惑,需要做很多规划和准备。 企业首先要考虑数字化转型的目的。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转型的阶段目标是什么,到底是要降本、增效,还是要提质、增收,还是要实现企业的“自我颠覆”?这些都是企业在开始转型时需要厘清的课题。 其次要考虑转型战略问题。因为数字化转型过程耗资巨大,如果追求面面俱到,可能最后效果平平。因此制定好战略路径、找到转型的切入口非常重要。 再次要考虑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现有业务,是要将其舍弃,还是保留、升级,分配多少资源给创新业务的开展。 最后则要考虑数字化技术工具怎么导入、什么技术对业务最有帮助,以及如何提高转型的成功机会。 目前可供参考的转型成功案例并不多,但有个大致的思路可遵循,那就是: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看十年”就是要创想未来十年产业的发展前景,包括十年后客户的需求,用以指导当下的想法做法;“想三年”就是推动在三年内发展一个新业务,该业务要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数据驱动,且能跟生态圈共赢;“做一年”就是既能仰望星空,又能脚踏实地,团队清楚分工,切实按照计划完成每个部门与每个人一年内的目标和任务。 在具体做法上,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要升级认知。要探索未来世界的变革,需要打开想象力,真正围绕未来市场的需求来设计转型路径。 第二,要选择一个最优的转型切入口。考虑到数字化转型投资数额巨大,企业要根据自身特性和能力水平来决定先做什么、不做什么。转型选对了切入口,才能更加容易产生阶段性成果,也才能够获得继续推进转型的动力。例如,青岛啤酒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从整合物流供应链入手。面对销量增加和渠道碎片化的实际情况,它首先把线上线下“一盘货”,使物流和供应链统仓统配,从而为未来多渠道的分拨做好了准备。再如,销售零食的良品铺子在各地都有很多直营门店,其数字化是从智慧门店、智慧终端入手,利用会员卡APP的方式把线下用户转移到线上,从而实现了线上线下融合。 第三,注重储备技术人才,厘清技术路线。通常情况下,懂技术的人会在业务能力上有欠缺,懂业务的人一般也缺乏能力处理新的技术问题。企业要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让懂技术的人跟懂业务的人进行有效合作,打通技术和业务闭环。 第四,企业管理层要注重团队合作文化的创建。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难免经常会出现领导层和执行层想法不一致的情况,导致执行效率低下。企业要有战略、有计划、有方法地创建合作的企业文化,推动团队密切共事,以使企业战略与行动协调一致。从根本上讲,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升级战略思维,思考如何激发团队热情、树立团队信心,从而齐心合力推动组织变革。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陈威如)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6 Comsenz Inc.